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索鎏敏研究员做客能源学院铭师讲堂

    发表时间:2020-11-13 阅读次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索鎏敏研究员受邀于113日上午做客我院铭师讲堂,在动力楼201会议室做了题为“超高盐浓度电解液研究及其在新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除本学院外,还有来自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材料和化学学院的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会议开始,冯光教授对讲座嘉宾做了简要介绍。索鎏敏博士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通过人才项目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纳米离子学与能源材料E01组工作,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索鎏敏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型二次电池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内容包括:新型电解液体系探索开发及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新型安全、绿色、低成本水系二次电池研究;新型高能量密度金属锂基电池研究;新型高能量密度多价转移二次电池体系研究。索鎏敏研究员近年来发表SCI论文共计46篇(IF >10, 2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等发表文章21篇,包括Science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JACSMatter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Nano Energy 等涵盖物理、化学、能源、材料以及催化领域的顶级期刊;SCI引用次数大于6000次,其中60%源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贡献(H因子35)。

    图为索鎏敏研究员正在进行报告

    本次报告中,索鎏敏研究员围绕超高盐浓度电解液这一主题,对其在一系列电池中的开发与应用,及其自身存在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介绍。首先索鎏敏研究员介绍了锂电池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不同电解液应用于电池的优缺点;以开发安全绿色、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为目的,介绍了具有高电压窗口的高盐浓度Solvent-in-Salt 这一新型电解液。然后,他具体讲述了近5年来一列基于此类电解液的研发工作,包括LiWater-in-Salt电解液、LiWater-in-Bisalt电解液、NaWater-in-Salt电解液等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实际储能需求下的应用前景。随后,他对超高盐浓度电解液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阐述了Water-in-Salt电解液工作时负极钝化膜(SEI)的形成机理,探究了SEI膜的化学组分与微观形貌,及其对拓宽电解液电压窗口的影响;并对此类电解液在体相区的离子输运机理进行了探讨,展示了有机Water-in-Salt电解液中微观相分离以及电导率粘度去耦合的现象。最后,他对超高盐浓度电解液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感悟——“简单之中蕴含着大学问”。

    图为索鎏敏研究员与同学交流讨论

             索鎏敏研究员的精彩报告让与会师生备受启发。会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中的实验方法、科学概念以及相关领域工作与索鎏敏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报告会中收益颇丰。


    学院新闻链接:  http://energy.hust.edu.cn/info/1098/7387.ht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动力楼301室  政编码:430074     
    电话:18062636661  传真:
    027-87540724  邮箱:gfeng@hust.edu.cn 

    界面与输运现象实验室 @版权所有   鄂ICP备030193